近年來,由于行業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需求下降和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因素的疊加讓化肥行業持續低迷和被動。如何突圍,如何去產能化是任何一家化肥企業都不得不面臨的一場攻堅戰。

在這一場攻堅戰上,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天化股份”)在產品結構、營銷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突出轉型升級這一主題,使企業在市場占有、盈利能力和企業實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個性化的農化服務

作為全球最優秀的磷肥、氮肥、共聚甲醛制造商的云天化股份,是中國最大的磷礦采選企業。主要產品中,化肥總產能每年達到1000萬噸,產能規模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云天化曾以基礎肥為主,專用肥和復合肥發展有限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發展,創新轉型升級已經十分迫切。”云天化股份總經理李英翔說。在產品結構的調整上,云天化股份在產品上進行了兩個方面的調整,一是基礎肥的升級換代,注重基礎肥向功能肥、特種肥和新型肥轉化,讓優勢繼續保持;二是注重新產品的開發。

為了更好地轉型“減負”,云天化股份對市場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和研究,從磷肥開始進行新產品的開發。

“我們對云天化股份的市場銷售網絡、產品結構和物流成本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在磷肥的銷售上,之前我們集中精力在北方市場,‘主動’放棄了被國外品牌和國內知名品牌占據的南方市場。”李英翔介紹,同時,南北方的種植結構、土壤特點和農民施肥習慣差異十分大,但是大多數的化肥生產商卻并沒有關注到這一點。

針對這一特點,云天化股份實行個性化的農化服務力拓曾十分薄弱的南方市場,創造性的開發出硝態氮和銨態氮合理配比、富含微量元素、中性ph值的“鎂立硼”系列硝基復合肥產品。

這一創造性的開發讓云天化股份收獲了驚喜。面市僅兩年的“鎂立硼”復合肥產品,一路逆勢上揚,銷售過億元,為轉型期的云天化股份在如何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打開了一扇窗戶。

更值得高興的是,2015年上半年,云天化股份的化肥銷售情況非常好,產銷率基本達到了100%,甚至是去年的存貨也全部銷售一空。

鎂立硼的成功是云天化股份在產品創新轉型路上的有益嘗試,更是云天化股份在創新轉型的一個縮影。

除了在產品結構上進行轉型升級外,云天化股份還對運營管控模式進行了升級。

“以前,我們倡導精細化管理,忽略了成本因素,造成了一些成本的增加和資源的浪費。”李英翔表示,現在,我們注重精益化管理,從生產、銷售和農化服務全過程上,不僅僅關心產品的質量和效率,還要優化成本,注重產品的生產效益和品牌效應。

以供應流程為例,若是有一大批肥料需要運到遼寧、哈爾濱等地,以前我們的運輸方式是直接采用火車。現在,為了更好的優化成本,我們會選擇先用鐵路運送到湛江,然后再走水運,一趟下來,成本可降至40元/噸~50元/噸,若是有100萬噸,至少可以節約5000萬元。

打造“產品+服務”的現代農業

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和為農民提供優?的農化服務,云天化股份積極響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的號召,組建了云南云天化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農科技”),專注于智能微工廠,銷售bb肥,配肥模式。

“常規的復合肥施用方法,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都非常大。目前,國外先進的施肥70~80%都是采用污染小且營養合理的配肥模式,但是國內市場在這一塊上的比例非常小。”李英翔介紹,這是云天化股份的機會,也是云天化股份實行化肥和農藥零增長的重要一環。

據了解,云天化股份的智能微工廠主要是利用物聯網及大數據來進行市場開發和管理,并針對每位農民的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一改以往只生產的模式,實行“產品+服務”同步的經營方式,讓農民學會科學配方、合理施肥,迎合理性的種植需求。目前,云天化股份智能微工廠已經成立了14個網店,并計劃在今明年進一步加快發展的腳步。(實習記者馬苗報道)